透過《星際大戰:安道爾》與《星際大戰:反抗軍起義》等作品,盧卡斯影業巧妙地拓展了我們對於反抗軍多元英雄的認知,將重要戰場從雅文四號、霍斯與恩多星延伸至更廣闊的宇宙。羅塔爾與費里克斯等星球已聲名鵲起──而現在,隨著《安道爾》第二季首映,格霍曼星正式成為焦點。
格霍曼星的重要性崛起
這個冷僻星球為何突然成為銀河內戰的關鍵?格霍曼如何成為反抗軍聯盟的轉捩點?讓我們探索這個在星戰宇宙中意外舉足輕重的角落。
格霍曼星在《安道爾》的登場
該星球首度出現於《安道爾》第一季「納金娜五號」集數的隱晦提及中,當時索‧格雷拉以失敗的格霍曼陣線起義為例,警告反抗帝國策略的風險。如今第二季將格霍曼直接推入衝突核心。
首映片段揭露帝國總監克倫尼克向情報局幹部簡報格霍曼的「紡織業問題」──同時播放歌頌其蜘蛛絲出口的宣傳影片。帝國真正的覬覦目標深埋地底:帕爾帕廷亟欲獲取的龐大方解石礦床。
參照克倫尼克在《星際大戰外傳:俠盜一號》的紀錄,其聲稱「再生能源研究」顯然是幌子。更可能的是,這些方解石與凱伯水晶同為延緩死星建設的關鍵資源瓶頸。
被獻祭的星球
駭人真相浮現:帝國級別的方解石開採將使格霍曼不再適居。由於帕爾帕廷的統治尚未穩固,直接毀滅星球在政治上仍难獲支持──這解釋了克倫尼克透過策動虛假叛亂與宣傳來製造藉口的精密計謀。
情報局官員黛德拉‧米羅清楚僅靠社會操縱不足成事。她提議派出帝國認可的「反抗分子」抹黑格霍曼,為干預創造藉口。此劇情線將牽引卡西恩‧安道爾與蒙‧莫斯瑪參與,使格霍曼轉化為新的反抗導火線。
即將發生的格霍曼大屠殺
《安道爾》第二季似乎準備重現惡名昭彰的格霍曼大屠殺──此事件原見於舊正史(當時塔金總督以戰艦碾壓示威群眾)。儘管迪士尼正史可能調整細節,核心意義不變:格霍曼成為帝國致命的戰略誤判。
歷史上這場暴行最終促使反抗勢力團結,並推動蒙‧莫斯瑪與貝爾‧奧加納等關鍵參議員公開反抗。其政治餘波直接促成反抗軍聯盟成立。
當《安道爾》為迪士尼正史重塑此關鍵時刻時,唯一不變的是:格霍曼的悲劇終將成為反抗運動的轉折點。
*以下內容可能涉及《安道爾》第二季後續劇透*